肉牛不能完全进行舍饲,加之大环境的原因,想要形成大规模的养殖很难。未来几年,牛肉价格还会保持非常坚挺的态势,由于出产效率的题目是短时间很难解决的,这是一个刚性的上涨,这种短缺将来会成为一种常态。
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最新宣布的调查显示,亚太地区2013年的牛肉营业额已超过5800亿美元,将是全球牛肉最大的区域市场。并指出中国可支配收入的进步以及中国民众对红肉的偏爱,将是促进亚太地区牛肉消费的核心驱动因素。记者查阅近期海内牛肉消费市场的相关报道了解到,牛肉价格“涨”声连篇,更有业内人士表示:“牛肉消费市场供不应求,中国的牛肉消费市场已经成为了各牛肉出口国角逐的战场。”
若真如斯,毕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供需两旺的现象?消费者对牛肉的消费热情又是怎样?就此,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地区一些农贸批发市场和商超,并经采访相关行业专家发现,“海内养殖出产力的下降,是导致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”,有入口牛肉品牌打着“亲民”价格想借机羁縻民心,固然有的消费者以为入口的更加安全,但也有消费者对此并不领情。
牛肉大国明争暗抢
“根据荷兰银行Rabobank分析讲演显示,2013年,中国入口牛肉29.7万吨,是2012年入口量的3.79倍。”美国肉类出口联合会公共关系主任Joe Schuele说“2013年中国每个月的牛肉入口量即是2011年整个一年的入口量。”就此,中投参谋食操行业研究员简爱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2013年牛肉入口量的快速增长或与海内猪流感事件有关,消费者基于安全因素对入口牛肉的选择增加。”她说:“终端市场价格是商品供求关系的重要体现,自2006年以来海内牛肉价格持续上涨,一定程度上已经表明海内牛肉市场供不应求。跟着近年来居民消费需求增加,而入口牛肉范围和数目有限,因此,海内牛肉市场较为紧俏。”
查阅各方数据都可以显示,中国已然成为了全球不可忽视的牛肉消费市场,面临如斯快速增长的中国入口牛肉市场,各牛肉出口大国无不青睐,并明争暗抢,就连因疯牛病一直被拒之门外的欧盟国家也伎痒,其中,“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开始访英行程前,英国《金融时报》等多家媒体均表露,英方期待此次访问能够达成解除英国牛羊肉对中国出口禁令,结果仍是未能如愿。”
就此情况,畜牧业研究员冯永辉告诉本报记者:“欧洲这些国家,并不是牛羊肉的主产国,也是消费国,他们自己都不够吃,每年也要从美国和澳洲入口牛羊肉,尤其是牛肉,他们的环境比我们的还要紧俏,他们之所以想要和中国签订牛羊肉的入口商业合作,主要是为了卖他们的副产品,不是牛肉。还有其他的一些非主产区的,他们也想把他们的‘牛杂’卖到中国来。未能取消禁令,是他们还不够出口中国的前提。”
简爱华表示:“中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仅为4到5公斤,仅是全球均匀消费量的1/5,所以现在市场价格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,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也是有目共睹的。因此不论是各入口国采取低价或其他战略争抢市场、包括被禁国家垂涎海内市场都属正常。”
冯永辉分析称:“目前看来,因为海内的供需缺口比较大,海内的养殖企业根本就吞不了这个大蛋糕,也根本知足不了市场的需求,国家从大的形势可能还会增大入口量。即使从国外大量的入口牛、羊肉,目前还影响不到海内的相关企业。”
消费者冷眼以对
据一亩田农业网监测中央数据显示:“2014年6月25日牛肉批发市场价格为54.92元/公斤,去年同期为51.06元/公斤。上海价格泛起了上涨,去年是46.41元/公斤,今年是50.12元/公斤;辽宁价格泛起了上涨,去年是45.84元/公斤,今年是49.75元/公斤。”
市场缺口巨大,价格上涨,销售商的生意是否就好做?消费者的购买情况又是如何?经记者走访了解,北京地区牛肉销售商普遍称“生意不如以前好做”,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好像与“供需两旺”的市场行情大相径庭。
24日北大地批发市场中的一位牛肉批发商告诉记者。“前几年,生意好时,都顾不上搭理二三斤零买的散客,现在来的都是客呀。假如真像媒体所说的牛肉行情那么火,都不够卖的,那我们的生意也就好了。”
“价格相对去年、前年是涨了一点,但方方面面的本钱也都逐年在增长,销售情况并不是很好,仍是前几年价格低的时候生意好做啦。”6月25日上午,在美丽大地批发市场的肉食批发大厅中,一位摊主如是告诉记者。比拟其他种类的批发大厅,肉食批发厅中职员就显得稀少良多,而在为数未几的四五家牛肉批发摊位前,没有一个顾客上前询价或是购买,摊主们不是低头摆弄手机,就是三两坐在一起聊天,显得有点冷清。
当日下战书,记者在八达处四周的一个农贸市场的肉类大厅中了解到,一斤上好的牛肉售价28元。若大一个大厅,卖牛肉的只有两家,两家都表示由于不好卖都带着销售羊肉。
记者在西黄村物美超市和山姆会员店发现,猪肉和鲜类肉食柜台旁边,挑选的顾客偶然排队称重,而在牛肉柜台前,顾客老是寥寥无几。固然,物美超市的一位牛肉销售职员大声喊说:“降价啦,降价啦,东来顺牛肉,由39元一斤降到29元一斤了。”但是面临如斯大幅度的促销,在肉食区经由的顾客均无人停留。
在山姆会员店牛肉柜台前,一位销售职员告诉记者:“选购国产牛肉的仍是多,我听好些个顾客说入口的那么远来不新鲜,也有一些人看都不看来了就拿入口的。”
记者了解发现,面临自己上赶着的中国市场,“高大上”的入口牛肉其价格走起了亲民路线,像国产品牌克尔沁整包牛腩1.5千克,售价134.4元,产自吉林长春的一号肥牛500g,售价43.8元,而2.684千克的澳洲整包牛腩售价仅154.59元,1.55千克的澳洲整包板健售价135.78元,其他部位的价格与国产的肉也不相上下。
一位带着刚参加完高考的女儿的女士专门来选购牛肉,她告诉记者:“孩子刚‘解放’,说想吃牛肉,专门跑来买点,我同事说入口的好,我想着很贵,但比了半天怎么觉得入口的还没国产的贵呢?”该女士手里拿着两块整包的国产和入口的牛肉边比较边说:“怪不得入口的还便宜,肉的颜色就没国产的这新鲜,肯定放时间久了。”
就入口牛肉与国产牛肉的品质,简爱华表示,“牛肉的品质有多方面因素决定,如品种、饲养方式、蕴藏方式等。入口高端牛肉当然在各个方面都无从抉剔,但是也有定位大众市场的中低端牛肉,当然品质也会有所降低。海内市场也是如斯,也有定位高真个牛肉,当然从品种选择、饲养方式也会不同凡响,同样也有品质略差的产品出产。”
冯永辉则以为,“相对来说国外的肉品质要好一些,由于人家的都是自然放牧,草场环境、水资源、泥土等环境都要比海内要好,饲养密度也非常的稀,由于饲养密度越低,健康状况就越差,这是必定的。”
解决内需“应从源头入手”
有报道称“中国在2012年时还未进入乌拉圭牛肉入口国前十,而在2013年中国成为了该国牛肉最大的入口国。”如斯快的增长速度,显然是引起了政府部分的正视。国家发改委于去年9月25日“宣布了《全国牛羊肉出产发展规划》(2013-2020年),经初步测算,规划期需要铺排中心预算内投资17亿元,但《规划》更多的是搀扶出产大县,而不是一个普惠性的政策。”
简爱华表示,“与猪肉比拟,肉牛养殖周期更长,并且繁殖率低,因此也就加大了养殖者的经营风险和资金风险。近两年海内肉牛养殖已有一定规模化发展,但是仍需要国家政策予以搀扶以进一步规模化。肉牛养殖面对着饲料本钱、人工本钱增加等压力,规模化将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。”
在冯永辉看来,“政府对牛、羊的搀扶政策也是最近两年价格涨上去以后才有的,但是据我了解,搀扶的力度不如当年搀扶生猪的力度。当地政策是即给地也给钱,大家都来养了,题目就得到了缓解。由于牛不能完全进行舍饲,加之大环境的原因,想要形成大规模的养殖很难。未来几年,牛肉还会保持非常坚挺的一个态势,很难大幅下降,劳动力的减少、牛的存栏量下降等题目都与城镇化有很大的关系。出产效率的题目是短时间很难解决的,这是一个刚性的上涨,这种短缺将来会成为一种常态,它不是说这两年短缺了,过两年就养的人多了,这个很难。”
据了解,我国肉牛的养殖形式,主要仍是由专业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农夫合作社等几种形式构成,固然,2013年政策补贴向养牛经营者倾斜,但依然“是车水杯薪”。
一位西北家庭农场场主告诉记者,“一头小牛从怀上到生出要十个月零几天,刚出生两个月的就可以卖到5000元,听起来价格不错,但周期太长,买牛的人买不到牛,养牛的人赚不到钱,饲料在涨价,利润并未几。”该农场主并告诉记者,“最初政策对养牛的农户都放20000元的无息贷款,后来由于不是很好养,良多当初申请了的人盖个牛棚,不养牛,拿钱干别的事儿去了。”
据冯永辉分析,固然入口并不是长久之计,但因为中国的牛肉消费市场缺口较大,肉牛的生长周期比较长,短期之内假如不靠国际市场,很难解决海内的这种供需矛盾,想要走出这种困境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。他说:“首先你得从根源上找这个题目,为什么产量会下降?那就是没有人愿意养,由于投入比较大,养殖环境差,回报低。若想要解决市场供需不足的现状,必需要想办法从源头解决,那就是促进牛羊畜牧业的发展,想办法进步养殖水平和产量。”
也有业内人士建议,“根据国际通行的办法,可以对母牛展开补贴,同时结合冻精补贴,建立起肉牛的良种繁育体系,从基础上解决肉牛繁育题目。同时要加强对养牛的投入性补贴,建立起饲草饲料的供给体系,来降低养牛的硬本钱,进步养牛的效益和积极性。”